正在阅读:年销40亿的品牌申请破产,快时尚不再那么快了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今日看点 / 正文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年销40亿的品牌申请破产,快时尚不再那么快了

转载 苏苏2019/09/06 16:09:19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微信公众号 作者:凤凰网时尚 844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最近,快时尚品牌们正在经历一轮大洗牌,从打折、清仓、关店、撤出中国……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。


8月29日,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透露,Forever 21正在准备申请破产,公司将要剥离业绩不佳的实体门店,并对企业业务进行资本重组。



一切早有预兆,从2016年开始,现金流和资金周转便困扰着Forever 21,公司一直在就额外融资和潜在贷款方进行谈判。


福布斯数据显示,在2016年,Forever21先后关闭了比利时、荷兰、英国、德国、法国及日本、澳大利亚,北美的大部分门店,2017年的销售额大跌14%,亏损高达4亿美元



而今年,Forever21也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

4月29日,品牌关闭了其天猫旗舰店并表示从当日到5月30日会为顾客处理商品退货。



同时,全国各地的门店也逐步放出了甩卖动态,预示了品牌在中国的悲惨命运。



曾经和时尚一线大牌出现在同一条街的Forever 21,现在只能通过全店亏本叫卖退场,实在是过于惨淡。



实际上,快时尚品牌闭店或退出市场已经是近年来的常态多个外资“快时尚”品牌都在时尚市场呈现疲态。


去年年8月,英国品牌TOPSHOP宣布提前终止与中国特许经营合作伙伴尚品网的合作,11月关闭天猫旗舰店。



同年,在中国市场奋战了四年的英国“快时尚”品牌New Look,也因不堪重负宣布退出,并计划于年内关闭剩余的120多家门店和天猫旗舰店。



而对于在一直保持较高知名度的H&M、ZARA等,也面临着市场不景气的巨大压力



与之前相比,ZARA这几年开店速度和增幅明显放缓。

据数据监测,近几年ZARA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衣服价格平均下跌10%-15%


公司2018年财报显示,尽管公司仍在获利,但相比于前年销售额,增长已经在进一步放缓,毛利率连续四年走跌,净利润也是五年来的新低。


截自ZARA 2018 财报


并且,最近ZARA在香港的闭店也为品牌带来了不小的风波。


事件回顾

9月2日香港一些极端势力鼓动举行罢工、罢课、罢市进行反抗。而就在这一天,ZARA的部分门店也宣布暂停营业,疑似声援乱港分子。但品牌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原因说明。


这样的举动也让中国顾客非常寒心,对品牌今后在中国地区的发展也是非常负面的影响。



尽管ZARA时候发微博做了说明:

“ZARA公司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的完整,一贯支持一国两制。ZARA公司从未支持罢工,也从未发表与此相关的任何言论或进行与此相关的任何行为。”

但依然很难挽救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损失。


H&M近些年也因巨大库存积压和滞销经历整改和洗牌。

据外媒fashionunited报道,H&M每年都会焚烧没卖出去的衣服,自2012年至今已经销毁60公吨。



数据显示,2018年上半年,H&M经营利润同比降低33%,库存却居高不下,同比增长了13%,约合275亿人民币,占总销售额的33.5%,


要知道服装企业的健康库存率的警戒线也才30%



还有美国的运动品牌GAP,集团表示2019财年一季度业绩也不及预期,营收同比下滑4%。



到底哪里出了错?


其实快时尚品牌近几年的溃败也不是说毫无原因。


01

门店成本过高

对于走平价路线的快时尚品牌来说,想要实现盈利,就必须要在提高销售量上入手。


近几年,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。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刺激销量,大部分的品牌门店都被设立在一线城市的主要CBD商圈和购物中心。



但是事实上,商业场所对年轻消费者来说来说吸引力正在消退,重资产只能变成一个更像沉重的包袱。


随着不断的通货膨胀,门店租金、人力成本和货品等固定成本也在持续攀升。堆积的库存大幅度提高了营销成本,给品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



据悉,光是Forever 21香港旗舰店的租金就已经高达1000多万港元,品牌想要实现盈利就必须要达到非常高的销售量。



02

快时尚不够快

在快时尚品牌为门店过高的运营成本苦恼的时候,电商平台的商家早已盯准了年轻消费者市场的巨大红利,开始疯狂“抢走”快时尚原有的客户。



对于快时尚品牌来说,最大竞争优势就是快,品牌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流行趋势并上市,短时间内响应当下的市场需求。



然而相比于电商平台,传统的快时尚品牌却并不够快。

没有了运输和预定产生的时间成本,电商平台产品设计到生产的时间周期更短,从而更快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保持产品对消费者的新鲜感。



零售研究机构Fung Global Retail & Technology于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电商平台(ASOS、Boohoo、Misguided)的发售速度要远远高于传统快时尚品牌。ASOS的产品从初始概念到最终发售大约要花2-8周的时间,Boohoo需要2周,Misguided的时间周期仅1周。



而一向以上新快著称的传统快时尚品牌Zara和H&M,商品的上新流程也需要5-6周。


03

消费者的意识转变

快时尚品牌不花时间了解消费者市场,是难以生存下去的。


现在全球都在呼吁环保,这个理念也引领了时尚圈的走向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在生活方式上达到可持续和节约。



PwC 普华永道于2018年发布的《千禧一代与Z世代对比观察报告》显示,在千禧一代与Z世代中,约有37%的人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购买那些“负责任“的可持续产品。

其中90后和00后消费者也表示为了达到环保的目的,他们正在计划停止购买快时尚商品。



近些年,一些奢侈品大牌已经开始因此转变,例如Stella McCartney开始使用环保材料、Chanel立了环保宣言等。



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,大规模生产的快时尚品牌在产品在性价比和品质上都不占优势,确实显得“不合时宜”。


快时尚品牌的“自救”


面对新的市场格局,快时尚行业也关注到了“中国市场”、“电商崛起”,“互联网”、“可持续”这些关键词。许多品牌对此制定了新的决策,想在这场洗牌中存留下来。


拓展线上业务

ZARA母公司Inditex在公布2018财年报的同时表示,接下来将会于2020年之前打通线下门店库存和电商库存,改善库存积压的问题,推进品牌数字化发展。



但相比于2000年成立便开始做线上购买的服装预售生意的ASOS,ZARA作为一个后来者,还是面临很多挑战,要如何完善网站服务赶超电商仍是重点考虑的问题。


可持续发展措施

近年,H&M集团和Inditex集团也开始在可持续的环保领域不断发力,2018年年初他们就承诺,2020年将进一步推行可持续发展措施。



Zara品牌承诺未来三年内,全球所有店铺都将设计衣服回收投放站,而H&M则表示在2020年前品牌将100%使用可持续有机棉花。


舒淇穿H&M环保系列婚纱 


同时,租赁服务也成为了快时尚品牌的一个新趋势。Urban Outfitters近些年已经开始推出品牌自有的租赁服务。H&M也计划于最近在斯德哥尔摩的旗舰店开设租赁门店。



联名合作

在快时尚品牌整体衰退的大形势下,优衣库或许是个特例。



根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2019年度上半年财报,营业额仅半年就增长了809亿日元,营业利润达到1729亿日元(同比增长1.4%),净利润为1,140亿日元(同比增长9.5%),创历史新高。


抛开优衣库的电商和零售模式,优衣库取胜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品牌的效力。近年来,优衣库大量的与时尚IP品牌联盟,持续制造新鲜感,留住了固定消费者想了解更多请戳 限量联名打造出的爆款,消费者们为何心甘情愿买单?



Bershka最近也在联名上发力,品牌找到了时尚圈正当大势的怪奇少女Billie Eilish,推出跨界联名。官网销量数据很不错,均已售罄。




总而言之,快时尚品牌想要在现在市场的新局面中取胜,首先要对市场有全面了解,找准市场定位,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主要需求,实现盈利。


《有聊》栏目征稿啦


征稿啦!今天给大家拟定一个选题,“你和偶像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什么?”,稿子内容大致如下(不用太长):


1、无论是街头的偶遇,还是和爱豆最近距离的接触,或是在网上和爱豆互动(形式不限),将自己与爱豆相处的经历写成短故事(200-500字左右);

2、附上自己与爱豆的合影或者与故事有关的图片;


征稿邮箱:lixin3@ifeng.com

邮件标题统一格式:和XX的亲密接触+昵称+联系方式


征稿截止日期:9月9日18:00

故事发布日期:9月12日


福利:


小编会选出12个优质的故事,并送每个入选的小伙伴一份礼物 (资生堂旅行套装,洗发水和护发素各一个):



快来投稿吧!



往期也同样精彩哦!


错过9月这场时尚盛宴 目测又要再等一年哦!


深蹲卸妆外加魔鬼的步伐 有哪个女明星健身能拼过她?


IU这哪是酒店社长啊 明明就是新的时尚女魔头


已有0人点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