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阅读:请珍惜身边总是“饿”的人,他可能不知道自己得了这几种病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今日看点 / 正文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请珍惜身边总是“饿”的人,他可能不知道自己得了这几种病

转载 苏苏2019/09/04 15:09:56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微信公众号 作者:生命时报 4513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
一个“饿”字,让多少人时不时冒出负罪感:没到饭点儿就饿了,刚吃完饭又饿了,越想控制饮食越觉得饿…… 




明明当时吃得很饱,但是没过多久就饿了,这到底是怎么了?


其实,吃得多饿得快,还可能是疾病信号。


《生命时报》(微信内搜索“LT0385”即可关注)采访专家,提醒你哪些疾病会让人感觉饿,并教你合理控制食量。


受访专家

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

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陈洪


吃得多饿得快,可能是病了



甲状腺功能亢进

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,从而造成了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,引起高兴奋、高代谢、高消耗。


高兴奋往往是患者特别兴奋但是又爱发脾气;高代谢是指患者吃得多但是排便也多,总觉得饿;高消耗则是指这类患者特别瘦,患病一两个月后体重明显下降。


血糖控制异常

很多的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控制不好的人,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饥饿现象。


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比较紊乱,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会导致血糖下降,从而产生饥饿、头晕、无力、心悸等症状。 


肠胃消化问题

食物进入肠胃中,若胃酸大量分泌,加快了肠胃消化吸收的速度,就会导致饿得快。


此外,还有可能是由于肠胃消化系统不良,致使食物进入肠胃后,其中的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,因此就导致其无法为机体供能。


肝功能异常

当人体肝功能异常时,也会容易饥饿。


这是因为当血糖浓度降低时,肝不能做出正确的生理反应来分解肝糖原,以维持正常的活动能量。于是,继续消耗血液中不多的糖原,往往更容易导致饥饿。


过度食用甜品

如果长期喜欢吃甜食,比如蛋糕、饼干、巧克力等高脂肪、高热量食物,很容易饿得快。


虽然甜食会带来短时间的心情愉悦,但是容易很快就形成血糖低谷,从而恶性循环。


吃太撑,带给你的5种伤害



1
肥胖

晚上人体代谢速度明显减慢,如果晚餐吃太多,代谢不掉,就容易产生脂肪堆积,导致肥胖。


2
糖尿病

吃得太多或过于油腻,会导致胰岛素过度分泌。如果胰脏长期负担过重,会致使它不能很好地调节血糖,继而引发糖尿病。


3
急性胰腺炎

晚上大吃一顿,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,表现为上腹疼痛,阵发性加剧,并可放射至左腰、左肩和左臂,有时还会伴有恶心、呕吐。


4
胃肠癌风险

吃太多会加重胃肠道负担,对肠道菌群也是一种破坏,久之会增加患胃癌、肠癌的风险。



5
冠心病

吃得太多、太油腻,易摄入过多胆固醇,并逐渐堆积在血管壁上,形成动脉硬化,最终可能发展成冠心病。


吃得太多还会使血液集中于胃肠道,导致心脏供血相对不足,也可能诱发心绞痛。


学几招,合理控制饭量


俗话说“每餐七分饱,健康活到老”。


现代科学也证实,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,只要长期坚持,不仅有助控制体重,还有利于头脑保持清醒。


吃到七分饱到底是个怎样的感觉?


应当是这样一个感觉:胃里还没觉得满,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,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,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,可如果把食物撤走,换个话题,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。


专家具体指出其他几个级别的饱腹感,供大家参考:


  • 八分饱时,胃里感觉满了,但再吃几口也不痛苦;


  • 九分饱时,还能勉强吃几口,但每一口都是负担,觉得胃里已经胀满;


  • 十分饱时,就是一口都吃不下了,多吃一口都痛苦。


如果吃饭时间相对规律、固定,这顿吃了七分饱,第二餐之前是不会提前饥饿的。如果提前饿了,就意味着没吃到七分饱,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。



有了七分饱的意识,就是好的开始。专家总结5招,让你在不知不觉中“管住嘴”。


选择高纤低脂的食物

高纤维食物,像蔬菜、菌类、水果、粗杂粮等,都能让人产生较强的饱腹感,也是公认的低热量食品。


此外,还要避开高脂肪的食物。肉类里鱼、虾、鸡等白肉,或是瘦的红肉,都含有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质,令饱腹感持续时间变长。


专心吃饭

对不同级别饱的感受,一定要在专心致志进食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到。


如果边吃边聊,或边吃边看电视,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,从而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。


改变进餐顺序

对于肠胃健康的人来说,可以先吃清爽的新鲜水果,然后喝一小碗开胃汤,再吃蔬菜类菜肴,把胃填充一部分。


这时再上主食,最后上鱼肉类菜肴。既能保证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,又能避免油脂等过量,保证膳食平衡。


放慢吃饭速度

细嚼慢咽能延长用餐时间,刺激饱腹感神经中枢,反馈给大脑“我已经饱了”的信号,就会较早出现饱腹感并停止进食。


另一个衡量细嚼慢咽的指标是每口饭咀嚼的次数,一般来说最好保证每口不少于5次,不易咀嚼的食物要相应增加次数。



三餐定时定量

三餐的用餐时间应尽量保持规律。一般情况下,早餐安排在6∶30~8∶30,午餐11∶30~13∶30,晚餐18∶00~19∶00。


因为人在进食时,消化系统会被调动起来,分泌消化液。长期如此,大脑和肠胃都会开启记忆功能,到了饭点就开始工作。▲


本期编辑:王晓晴


版权声明:本文为《生命时报》(微信号:LT0385)原创,未经授权谢绝转载。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


 
近期热门文章

这样喝水的人,你的心脏很可能快绷不住了……

睡醒后立刻做这8件事的人,基本与长寿无缘

午睡让高血压悄悄回落!身体还会用这5种好处悄悄回报你

一个动作,原地锻炼肺活量!这是最简单的“长寿动作”了

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

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

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

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


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

健康路上,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


人民日报主管   环球时报主办

微信ID:LT0385

电话垂询

业务合作:010-65363765

内容合作:010-65363786

喜欢,就点个“在看”

已有0人点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