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扫一扫
导言:川贝枇杷膏,也许很多人都喝过它。和味苦或者味道怪的成药不同,川贝枇杷膏味道甜滋滋的很是受人欢迎。只看名字不多想的话,结合着甜甜的味道,恐怕有一小部分人会下意识认为川贝枇杷膏里用的是枇杷。这里可用的不是枇杷,而是治肺热咳嗽颇为出色的枇杷叶。(编辑/三木)
//////////
《滇南本草》:“入肺,止咳嗽,止喘促,消痰。久咳,喉中如曳锯之声。肺有顽痰,结在肺中,痰丝随风气升降,故有吼喘之声。枇杷叶入肺,能斩断顽痰丝,消散吼喘止气促。”
可单用制膏服食,或与川贝母、桔梗、桑白皮、栀子、桑叶、麦冬等同用,清肺止咳效果更好。
枇杷叶味苦能降,性寒能清,可用治肺热咳嗽。若降肺气而止咳,常伍桑叶、元胡;治燥热咳喘,伍桑白皮、知母、沙参;若肺虚久咳,则配阿胶、百合等养阴润肺药。枇杷叶能清胃热,降胃气而止呕吐、呕逆,用治胃热呕吐、呕逆常伍陈皮、竹茹。治热病口渴及消渴,枇杷叶性微寒,能清胃止渴,常伍葛根、石斛。
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。全年均可采收,晒干,刷去毛,切丝生用或蜜炙用。一般止咳宜炙用,止呕宜生用,所以,在调理咳喘时,以蜜炙枇杷叶为首选,以叶大、不破碎者为佳。
【异名】卢橘、巴叶。
【性味】味苦,性微寒。
【归经】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枇杷叶有清肺止咳、降逆止呕的功效。其味苦能降,性寒能清,所以能清降肺气,止咳平喘,常用于肺热咳嗽、气逆喘急等症。此外,还能清胃热,对胃热呕吐也有疗效。
【适用人群】肺热咳嗽、燥热咳喘、咳痰不爽、气逆喘急、口干舌红者。胃热呕吐、哕逆、烦热口渴、妊娠恶阻者。
【注意事项】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不宜。
【用法用量】枇杷叶以制蜜膏、泡茶、煎汤、煮粥较为常用。煎服用量在5~10克。
制作咳喘食疗时,也以蜜炙枇杷叶为首选,以叶大、不破碎者为佳。
川贝枇杷茶
清热宣肺、止咳祛痰
【食疗功效】
枇杷叶、杏仁镇咳,桔梗、川贝母化痰,薄荷宣散风热。几种药材合用,有清热宣肺、止咳祛痰的功效,常用于风热咳嗽、痰多或燥咳等。
【食疗药膳】
枇杷叶、杏仁各6克,川贝母、桔梗、薄荷各3克。白糖适量。将川贝母研成粉;杏仁捣碎成末;枇杷叶、桔梗、薄荷分别洗净。将以上材料装入茶包中。把茶包置于茶壶中,用沸水冲泡。盖闷15分钟,倒出饮用前,调入白糖即可。每日1剂,代茶频饮。
【适合人群】
适合风热咳嗽、痰热内阻者,症见咳嗽、咯痰不爽、痰黏稠或稠黄,常伴有鼻流黄涕、口渴、咽喉肿痛、头痛、恶风、身热等症状。肺虚久咳者也宜饮用。春、夏季最宜饮用。
【特别注意】
风寒咳嗽者不宜。
枇杷叶粥
清肺化痰,适合肺热咳嗽、急性气管炎患者
【食疗功效】
此方出自《老老恒言》,称其有“疗热咳,降气,止消渴”的作用,可清肺化痰,常用于肺热咳嗽、急性气管炎者。
【食疗药膳】
枇杷叶15克,粳米100克。冰糖适量。将枇杷叶切碎,放入药袋中,煎汤,去渣取汁。再将粳米加入药汁中,补足水分,煮成稀粥,将熟时加入冰糖即可。每日早、晚食用。
【适合人群】
适合肺热所致的咳嗽气逆、咳痰不爽、呕吐、呃逆、咳血者。春、夏、秋季皆宜食用。
【特别注意】
寒咳及虚寒呕吐者不宜。
推荐书籍
脾胃是人身气血生化之源,又被称为“后天之本 ”。经常暴饮暴食或节食过度、不按时吃饭,饥一顿饱一顿,会导致脾胃气机失调、积滞不化、吐泻、嗳腐吞酸等问题,胃病很快就会找上门。所以,健脾养胃要从每顿饭开始。
养生正道
版权声明
本文选自《一味药润肺燥》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,由余瀛鳌、陈思燕 ◎编著,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。所有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,请勿盗图。
商业合作或投稿:whkpbjb@163.com
自定义html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