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阅读:工业概况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唐山新闻 / 正文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工业概况

转载 唐山生活网06-02 13:16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唐山市人民政府 作者:唐山生活网 5999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经过百年发展,唐山依托区位、资源、港口等优势,逐渐形成了钢铁、装备、化工、能源、建材等优势支柱产业,先后被国家命名为钢铁材料产业化基地、国家火炬计划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和“北方瓷都”,是国家重要的能源、原材料基地。

一、重化工业居于主导地位。截止2016年底,钢铁、装备制造、能源、化工、建材五大产业占比达到70.4%。年产铁8895万吨、粗钢8831万吨、成品钢材11837万吨、发电量482亿千瓦时、原油135万吨、焦炭2215万吨、水泥3113万吨、卫生陶瓷2474万件、铁路客车517辆、纯碱348万吨。

二、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。2016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7家,超500亿元企业2家。开滦(集团)等5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企业500强,津西钢铁等7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。

三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工业和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9.7%和23.1%。产业结构呈现出钢铁比重下降,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上升的发展态势。截止2016年底,钢铁工业占规上工业比重32%,较“十一五”末降低7.4个百分点。装备制造业占比21.2%,较“十一五”末提高11.2个百分点。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7.7%,较“十一五”末增长1.3倍,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.3%。

四、节能和淘汰落后成效显著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综合利用经济、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,累计淘汰炼铁产能163万吨、烧结434万吨、炼钢1032万吨、炼焦650万吨、熟料207.7万吨、水泥3563万吨、造纸89.51万吨、草浆5.3万吨、化纤1万吨、印染1200万米、硫酸6万吨。高炉煤气、转炉煤气、焦炉煤气、高炉水渣、钢渣的综合利用率接近100%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4.58%。2016年压减焦化产能426万吨,TRT发电、焦(高)炉煤气发电等装机容量3257.8兆瓦。

五、信息化融合渗透不断加强。我市2009年跻身全国两化融合试验区,2012年、2014年先后入围全国信息消费、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。累计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、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2家、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7家、重点企业96家、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2个。我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0年的16%提高到2016年的38%;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由2010年的34%提高到52%;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由2010年的49到2016年的75。先后荣获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、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、智慧城市推进工作十佳城市等殊荣。

六、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发展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年均增长10.1%。截止2016年底,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338.7亿元,同比增长7.3%,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8.8%。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34.8万户,同比增长4.0%;从业人员232.3万人,同比下降2.3%。民营经济增加值、上缴税金占全市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8.8%和60.1%。

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。始建于1878年的唐山开滦煤矿是中国最早采用西方近代技术开掘的大型煤矿,是中国第一座成功的机械化矿井。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、第一桶机制水泥,第一件卫生陶瓷、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也都诞生在唐山。

“北方瓷都”的兴起

唐山是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摇篮,享有“北方瓷都”的美誉,陶瓷界有三山一镇的说法,分别指广东的佛山、山东的博山、河北的唐山和江西景德镇。唐山陶瓷历史悠久,可追溯于明朝。

1925年,启新陶瓷厂从德国引进设备,是我国第一家引进陶瓷设备的工厂,率先使用机器生产陶瓷,改变了千百年来手工生产陶瓷的局面。同年,启新瓷厂首次使用部分国产原料生产出中国的第一件卫生陶瓷,为中国带来了马桶革命,也是唐山工业史上的一个创举。1927年该厂又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彩色瓷砖的陶瓷企业。

唐山近代工业的起点——开滦煤矿

唐山是一座以煤而建,以钢而兴的城市,开滦有着绵长的历史根脉,享有“中国近代煤炭工业源头”、“中国北方民族工业摇篮”的美誉。

开滦煤矿始建于1878年,是中国开发最早的近代煤炭企业,也是目前国有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。该煤矿的创办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。光绪二年,李鸿章指派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、候补道唐廷枢到开平一带勘察煤铁情况,1878年设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,1879开凿唐山矿。1887开凿林西矿。唐山开始了产煤的历史。

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——启新洋灰公司

清朝末年,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报请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,利用唐山石灰石为原料,于光绪十五年(1889年)建成唐山细棉土厂,成为我国首家立窑生产水泥工厂。

1906年唐山细棉土厂从英国人手中收回,周学熙为挣脱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,在此基础上创办私人资本企业“启新洋灰公司”,成为我国第一家现代水泥厂,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的诞生和我国拜年水泥工业史的开端。公司生产的“马牌”水泥在国际上多次获得殊荣。启新洋灰公司因此也被誉为“我国水泥工业的摇篮”。

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——唐胥铁路

唐胥铁路筑路工程于1881年初动工,同年6月9日开始铺轨,11月工程竣工。唐胥铁路东起唐山,西南至胥各庄,长9.7公里。采用由英国进口的每码30磅的轻钢轨,轨距也采用英国标准。1881年底,唐胥铁路投入使用,起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,在钢轨上拖曳煤车,当时被称为“马车铁道”。后来,由于开平煤矿的全面投产,牵引力小、速度慢的马车铁道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,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中国工人根据金达的设计利用矿场的旧材料,试制成功了一台0-3-0型的轻型蒸汽机车。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,把它叫作“龙号”。这台中国人自造的第一台机车,虽然牵引力只有百余吨,构造也比较简单,但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的创造力。

唐胥铁路虽仅长9.7公里,但它是中国的第一条自建铁路,行驶了中国自制的第一台机车,确定了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。

中国第一个铁路工厂

中国最早的铁路工厂——唐山铁路工厂始建于1880年,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,第一辆豪华客车、第一辆轨道检查车、第一列双层内燃动车组……都出自这个厂。1958年唐山铁路工厂更名为铁道部唐山机车车辆工厂。

唐山机车辆厂的前身是开平矿务局的胥各庄修车厂,建于1881年,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第一家企业。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在修建唐胥铁路的同时,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准,于1880年由开平矿务局投资创办了胥各庄铁路修理厂,最初厂址设在胥各庄。当时工厂只有几十名工人和几间简易的厂房。工厂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平矿务局制造修理运煤车辆。建厂当年就制造了铁路货车13辆,并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,因此,具有“中国机车工业摇篮”的美称。

1889年该厂为慈禧太后制造了一辆豪华专用客车,俗称“龙车”,“花车”。这辆车内部用珍惜木材制作,设有“龙床”、“宝座”等。由于制作豪华,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称赞。1900年该厂开始正式制造“莫古式”蒸汽机车,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留下了自己制造机车车辆的光辉篇章,也充分显示了铁路职工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。

点击展开全文
已有0人点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
返回顶端